宠物假咬需要制止吗?
现在很多人养宠物,它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陪着我们一起入睡一起起床。它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,但是它有时候也会做错事。做错事就要惩罚,那么它假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制止?
所谓“假咬”,指的是动物如猫、狗等,在不满或焦虑的状态下,用牙齿轻轻咬物。有时,犬的“假咬”,也可能是它正在玩闹时,无意中轻咬主人,这是它的“游戏”,主人应予理解。但是,有的犬在“假咬”时,却无端追咬路人,并张口撕咬,这就是一种病态了。
从心理学角度来讲,这种行为是宣泄被压抑的攻击性。
有的家长训诫:再咬就把它饿死。有的家长则吓唬孩子:再闹,让老虎把这个坏东西吃掉。然而,这些对策都是不对的。对于老虎,孩子可能会恐惧一段时间,但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。
孩子的“假咬”,多是在发泄内心的攻击性。这与从小受到的压抑有关,家长不允许他打瓦块儿,就不许他用石头切割他讨厌的对象。还有的孩子,从小被严格管束,很少玩过“枪”之类的游戏玩具,体内一直郁积着的攻击性,找不到出路,便以“假咬”的形式来宣泄。他打的并非“老虎”,而是他心中的攻击欲。对于这种“假咬”行为,家长应分析原因,对症下药。
第一个原因是,孩子太小,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生理活动。对于这类孩子,最好的方法是疏导。如带孩子去“老虎吃星星”的游乐场所游玩,让他在小老虎的怀抱中,发泄对“坏人”(即怀有敌对情绪的对象)的仇恨和愤怒;或给孩子一把“真打”的玩具“猎枪”,他可以在“打老虎”的文娱活动中,发泄体内无处宣泄的攻击性。
第二个原因是,家长不允许孩子打瓦块儿等,使他在打“老虎”的时候手上“没劲儿”,打不痛“老虎”,便没有得到“打胜仗”的快感。对于这类孩子,家长不妨在孩子打“老虎”时,在旁示范,教他怎样握拳,怎样发力……给孩子一种“真的”攻击的感觉。
第三个原因是,孩子玩腻了“假咬”,因而渴望“真咬”。对于这类孩子,家长除了以上疏导的办法外,还可以在“老虎吃星星”的游乐场所里,为孩子特制一根木棒,给他“真咬”的机会。
当然,孩子一旦咬上了大人,最好还是让他“假咬”:当着众人的面,以严厉的眼神制止他;拿一件他极为喜欢的物品,放到他的口中,等他咬住后,便大大表扬他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