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的狗狗有狂犬病毒吗?
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潜力,而且一旦感染发病,几乎100%导致死亡! 人类也是狂犬病的自然易感宿主之一~ 目前国际公认的狂犬病疫苗质量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(WHO)于2014年发布[1],我国相关行业标准参照执行,共包含4项:特异性、非特异毒性、免疫原性和有效性。
特异性:注射后7-9天,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特异性抗体;第14天和第30天加强接种后可进一步检测。若抗体水平在接种程序结束后继续升高或维持在较高水平,则证明疫苗免疫成功。
非特异毒性是指疫苗注射后可能会出现的副反应。目前发现的副作用一般为轻度,且出现在注射疫苗接种后的前3天内,包括:食欲下降、精神差、呕吐腹泻等。这些均为免疫制剂的刺激作用导致的正常生理反应,只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即可,多在1周内恢复。如果发生严重不良反应,应及时咨询医生。
无论是国内上市还是国外进来的疫苗,都必须通过严格的临床实验验证其免疫原性。 一般来说,经此过程验证的疫苗,免疫原性的失败率低于万分之四[2]。 然而,即使注射了合格的疫苗,也不是绝对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。例如,一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的抑制,此时再注射疫苗就会低效甚至无效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们,特别是老年人群,建议在接种后定期监测抗体水平,确保疫苗的持续有效。
疫苗的有效性是评价疫苗最重要的指标。如果疫苗能够有效地刺激机体免疫系统,产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,并且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水平,就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。目前临床上判断疫苗有效性常用的方法包括:交叉中和试验、病毒中和实验等,在这些实验中,如果疫苗能够中和病毒,提示疫苗具有保护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