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色兰寿掉颜色吗?
题主的问题可能是想问,“黑墨鱼有没有褪色的可能性”。 答案是肯定的——有!而且是大概率事件(除非你买到的是染色墨鱼)。不过需要说明的是,这种褪色是很正常的生理消退过程,不会导致黑色的消失,而是会使颜色变淡。在生物学上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退墨”或“脱色”(depigmentation)。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说。
先看看自然界中存在的无脊椎动物——甲壳纲中的水生昆虫类。比如生活在淡水水域的蜉蝣目水生昆虫(例如池蟌、尾蟌等),它们有着和鱼类近似的色彩习性:幼体期颜色艳丽,随着发育成熟,颜色逐渐褪去,成虫期身体呈白色或浅黄色,而胸腹部却长着浓密的黑色短毛,就像披着一件黑色的“内衣”一样。这是由于它们体内的色素细胞会大量减少,并转移到体表角质膜下的上皮细胞内,形成特殊的网状结构,从而保持体表的通透性,使体色不再那么鲜艳夺目,进而避免被天敌发现,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。当遇到恶劣环境时,这些昆虫还能快速褪尽全身的颜色,使身体在短时间内变成白色而隐藏起来,等待时机重新着色。
再说个人的经历。我小时候养过几条红剑鱼(热带鱼的一种),其中有一条从幼年开始一直饲养,看着它长大,结婚生子。这条红剑鱼的体色是明亮的橙黄色,随着时间,它的背部的橙色会逐渐减轻,胸腹部的黄色会慢慢褪去,直至变为灰黑色,不过,背部还是能清晰分辨出原来的颜色。这应该就是生物学家所说的“退墨现象”。 说了这么多,可能有人会问,这种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呢?我特意查阅了文献[1],文中列举了10种常见鱼类,共264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,进行了皮肤颜色变化的观察,结果如下:
由此可知,除个别物种外,大多数鱼类的颜色都会随着年龄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褪色,只是有的明显,而有的则不明显而已。这也符合自然界的规律——“万物无常”。
不过,如果说是要人工制造一种黑色鱼的话,方法倒是简单:用染料把鱼浸染黑色即可。问题是,这样得到的黑鱼,能不能长久保持黑色呢?很遗憾,答案是否定的。因为任何染料的作用都只是附着于鱼表面的角质层,而角质层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结构,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,因此颜料会随着角质层细胞的脱落而脱落,最后使得黑色褪去,留下白色的粘膜层,这时若光照充足,还可能会造成染色不均匀的现象。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,买回来的黑鱼如果是黑色透明的,那么不久之后它就变成了红色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