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牧怎么训练牧羊?
“羊”是英语sheep的音译,指代的是放牧中使用的工具——小旗帜或小幡。通过在羊的周围挥舞这些小旗或幡布,来引导羊群移动到目的地。 使用这种工具来进行远距离的导引,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。在以色列的一个古城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:一位牧羊人一边赶着羊群,一边手持旗帜。在新石器时代法国南部的一些雕像也被发现带有类似的动作。 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有利用边边牧放牧的记载。《诗经·召南·草虫》里就有“王孙游兮,环山阿;狐裘牡鹿,言采其蝱。”描述的就是周王孙在打猎的时候,用边牧放牧的情景。而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代也有类似的记录。
到了中世纪,由于铁器的普及,人们不再使用原始的标记方法。而把标有记号的旗帜插在城堡的城垛上成为领主身份象征的旗帜,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尽管此时已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火药武器,但是中世纪的战争仍然以白刃战为主。这时,一面小小的旗帜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。所以有一面优秀的指挥旗帜是非常重要的。
到了近代,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,军事上对旗帜的要求逐渐淡化。不过,人们依然保留了下来。尤其是英联邦国家比如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,至今还在举行着仿古式的旗手比赛,以展示作为英联邦成员的自豪感。 而我国古代虽然没有边牧放牧的工具,但在唐朝就有了关于边牧作战的记载。宋朝时期出现了“走马招旗”的战术,元代则出现了“标枪飞旗”的战法。明清两代更是对旗的种类,制作,使用都有详细的规定。建国后,人民军队中一直存在着骑兵团,并且配备有边牧。1965年,还曾在兰州军区组织了“军事竞赛大会”,对骑乘、射击、快速通过障碍等科目进行评比。现在,虽然骑兵已经消失在了陆军的装甲洪流之中,但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需求依然存在,并发展出了特种兵中的“伞降突击队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