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咪肝炎注射什么症状?
猫肝炎是指猫的肝细胞受到破坏,引起肝功能严重受损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疾病综合症。根据致病因子可分为急性传染性肝炎(AIH)和慢性肝炎(CH); 根据病因不同又可将病毒性肝炎划分为: ①寄生虫性肝炎:由寄生虫感染所致的肝炎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,而以幼龄猫发病较多; ②药物性肝炎:多因长期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引起,多发于老年猫;③毒性肝炎:多因误食有毒物质如农药、鼠药等引起,发病较急,病程较短; ④免疫介导肝炎:由自身抗体攻击肝细胞所致,多为慢性经充分休息和营养支持后可痊愈.;
⑤其他:猫体内代谢障碍或遗传基因突变等原因,也可造成肝脏损伤,出现肝炎症状,一般进行相应处理后可治愈,但易复发。 [1] 临床上,病毒性和中毒性肝炎较多见,表现为食欲下降、不爱动、喜躺、发热、腹泻等,少数动物可见呕吐和腹泻,严重的可发生脱水,皮肤瘙痒等症状。
检查时可发现体温升高、心率加快、呼吸急促,黏膜苍白,但一般状态尚好,可视粘膜颜色较淡,巩膜(眼白部分)有黄染。
肝区触诊可有压痛,严重者拒绝检查时腹壁紧张、板硬,反射较强,腹部可听到金属音调的水泡音,肠蠕动明显增强。
尿液检查可见尿液颜色加深黄或棕色,如合并肾小球炎,还可出现蛋白尿,镜检可见尿中有少量红细胞。粪便检查可见粪色黑褐色,含脂肪颗粒。
生化检测时,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转氨酶(ALT)、乳酸脱氢酶(LDH)活性增加,且恢复缓慢;血浆蛋白电泳显示α2球蛋白显著减少、γ球蛋白增加;
血清胆红素浓度增加,以直接胆红素(DBIL)为主,且恢复正常较慢;血液中胆固醇、β脂蛋白水平降低;血绣计数正常或稍高。
组织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变性,细胞内充满胆汁样色素,毛细胆道内有色素沉着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聚集,汇管区和肝窦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、浆细胞浸润。
预防 保持清洁卫生,定期消毒,加强防护措施是预防本病的关键。 若对已发病的动物应及早治疗,同时停止喂给可疑食物,并对餐具等进行彻底消毒。 对免疫功能缺陷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接种肝炎疫苗,预防相应疫苗的病毒感染。 患猫隔离治疗,给予足够的营养补充和足量的抗感染药物,多数病例可逐渐康复。病情严重的患儿,除静脉输液或血浆灌注外,还应结合全身状况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措施。 对肝炎病毒携带者应加强监测并定期驱虫,以防止发病。